RELATEED CONSULTING
相关咨询
选择下列产品马上在线沟通
服务时间:9:30-18:00
你可能遇到了下面的问题
关闭右侧工具栏
细说突厥
  • 作者:xiaoxiao
  • 发表时间:2020-12-23 10:53
  • 来源:未知

作者:积木(jm21335899)个人主页:积木(jm21335899)  出处:积木主页-敏思博客个人主页:积木主页-敏思博客发表于:2004年8月4日 20:03  
频道:参考文献  栏目:风之谷   浏览:14  评论:0  字数:6707
细说突厥  巴尔干半岛上目前最大的国家是希腊,在希腊的北面和西北面分别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土耳其接壤,这个国家多山土地贫瘠,是欧洲比较落后的国家之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化,在音乐、数学、哲学、文学、建筑、雕刻等方面都曾取得过巨大成就。公元前2800至1400年,克里特岛曾出现米诺斯文化,伯罗奔尼撒半岛出现迈锡尼文化。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隶制城邦国家,前5世纪为鼎盛时期。公元338年起被马其顿、罗马人、拜占庭等占领。1460年遭奥斯曼帝国统治。1821年3月25日希腊爆发反土侵略军的独立战争,同时宣布独立。1829年9月24日,土军全部撤出希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腊被德、意军占领。1944年全国解放,恢复独立。1946年国王复位。1967年4月军人发动政变,建立了军人独裁政权。1973年6月废黜国王,确立共和制。1974年7月军政府垮台;11月举行议会选举,新民主党获胜并执政;12月举行公民投票,确立国家政体为共和制。  希腊由于处在欧洲与中东的特地理位置,成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分水岭,与之隔海相望的是地跨欧亚两洲的土耳其。  土耳其人的祖先是我国的突厥人,所以说到土耳其就不能不提到中国隋唐时期的历史,这也是引发后来在中国新疆地区的所谓东突厥斯坦的历史根源。土耳其人发源地是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史称突厥。7世纪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唐所灭。8—13世纪,突厥人西迁至小亚细亚。14世纪初建立奥斯曼帝国。15、16世纪进入鼎盛期,版图扩及欧、亚、非三洲。16世纪末开始衰落。20世纪初沦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1919年穆斯塔法·凯末尔发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战胜外来侵略军,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当选总统。1924年3月,废除了奥斯曼哈里发。  六世纪的时候突厥汗国建立,把分散在草原上的把中亚草原、西域诸城郭国家、蒙古草原统一了起来,并创造了文字“突厥文”,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在此以前的那些强大的匈奴和柔然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从哪以后在广垠的草原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语言突厥语,这个突厥语系(也称阿尔泰语系)横贯整个亚洲,覆盖了从东北亚、蒙古大草原、中亚腹地、小亚细亚等广大地区,而且包括了我国长城以北地区和整个新疆地区。  汗国的缔造者阿史那土门原是突厥部落的酋长(土门,万人长之意),他的部族经常为柔然汗国提供铁器制品。546年,高车国残余欲击柔然,被阿史那土门率众打败,土门自恃有功于柔然,向柔然求婚。柔然主阿那环怒言辱骂土门:“尔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见我国《周书》50卷,突厥传),土门便转向当时的西魏政权求婚,西魏皇帝后来把长乐公主嫁给了他,从此,突厥部落便开始了对柔然的战争,并于552年颠复了柔然汗国。  突厥汗国在鼎盛的时候,它的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西海即里海,沙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或中亚沙漠,北海指贝加尔湖)。汗国的牙庭(国都)设在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于都斤山。  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突厥汗国为牙庭设在应娑,其址约在“焉耆”西北300公里。可汗是“室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牙庭为原汗国牙庭,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突厥人就建立了一个疆域超过1万华里的国家。这是现在的讲突厥语的人颇自豪的一段历史。当年成吉思汗得铁蹄踏遍欧亚大陆的时候曾经自豪的说他业绩是前无古人,殊不知早在几百年前,突厥人已经把这样的伟绩干出来了。  由于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这个汗国在整个亚洲和东南欧洲的政治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在“室密点可汗”管辖西域时就离间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的关系,并怂恿他们之间相互战争,结果,东罗马帝国和波斯从571年起进行20多年的血腥战争。而在东亚,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他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中国历史上的隋帝国在581年统一中原以后,对突厥汗国采取了分化离间兼以军事进攻等策略。583年,隋朝兵分八路反攻突厥。突厥本是一个靠军事力量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国家,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综合能力的强弱参差不齐,各种矛盾在“可汗”的铁腕强权政策下被压制下来,随着突厥对隋朝的军事行动的不断失利以及隋朝对突厥各部族之间的分化离间政策的成功,“突厥汗国”最终还是在583年分裂了。此后,尽管东西突厥的可汗不断相继复兴,最终也没能恢复西到里海,东至小兴安岭的广阔疆土。  599年,东突厥南下降隋,隋文帝册封其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隋政府并迁其属民于河套等地定居。60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在西突厥的国家内乱中流亡到中国的青海,最后不知所终,至此,名震中亚、东罗马各国的西突厥也走向了逐步分解。  但是,政治势力的影响总是此消彼长,隋朝末年,隋炀帝治国穷兵黩武,昏天黑地,国家经济和政治一片黑暗,于是,东西两突厥便有东山再起之势。特别是东突厥,其“始毕”可汗竟把视察边防的隋炀帝围在雁门关,幸得可贺敦(可汗妻的称号)义城公主(隋朝公主)说好话,才被狼狈的放了回来。史称雁门事变。此后到唐朝李世民统一中国的时候,东突厥一直是盘踞在蒙古草原的一只强势的军事集团。以致隋末乱世时的军阀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甚至李渊,这帮人为夺取中央政权都先后向东突厥“始毕”可汗伏首称臣,以换取东突厥的军事援助。甚至在军阀混战的时候还有人打着突厥的名号四处招摇。  唐朝统一中国以后,629年(贞观三年)唐太宗便着手解决突厥问题,他派大将李靖与张公谨帅军北击平叛。经过二年的战争,东突厥再次衰落下去,直至679年的五十年间里,一直沦为唐帝国的番邦属国。  西突厥在603年分解后,在611年由“达头可汗”之孙“射匮”可汗乘中华大乱而组合起来,占领准噶尔盆地,东北至阿尔泰,东南到玉门,西北到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的大片中亚土地。西突厥不断的对中原大地进行武力威胁和劫掠骚扰。从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太宗高宗二代皇帝悉心经理西域。唐朝军队在公元659年斩“真珠叶护”于双河(新疆博乐),至此,西突厥灭亡。  突厥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一员曾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辽阔的中亚地区,“阿史那”土门的后裔,如“阿史那献”将军、“阿史那昕”将军及著名的“阿史那社尔”将军和其他军人一样,为保护中亚商道的安全,为保卫边疆人民的平静生活而驰骋在战场上,他们都是那雄伟的中亚高原上的中国老兵。“阿史那社尔”和李世民的更有着超乎寻常的君臣情谊,太宗逝世后,将军竟自殉以“卫陵寝”。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舞台上,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一直是我们相当关注的,而且几乎都是聚焦在战争与融合上。但有一个问题,我认为是还一直没有得到透彻答案的问题,在汉民族和其他各民族交往方式中有战争、通商、通婚、迁徙、流放、避祸、融合等多种方式,但是,这些表现形式都是外在的,那么其深藏的动机是什么哪?我始终认为应当是人的生存需求,说的更高级一点就是发展各自的经济。民族间的各种交往如战争或者和平都是出于对国家、部族的经济考虑,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才能比较理性地认识和预见民族交往的历史和走势。  等到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看当前的土耳其时,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是多么盼望恢复昔日的辉煌,土耳其人是奥斯曼帝国的后裔,从13世纪开始,1299年,突厥部落的一支奥斯曼人成立独立的国家,即奥斯曼国。长期以游牧为生的奥斯曼人此时开始向农业定居生活发展过渡,他们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参照中国古代的经验,分封采邑,极大的兴盛了国力。1324—1360年奥尔汗统治时期,开始逐步形成真正统一的奥斯曼国家。奥斯曼国家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不断的对外扩张,直到16世纪时建成庞大的奥斯曼帝国,达到奥斯曼帝国的极盛时期。  在巴尔干地区,现存的国家在历史上都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过,1363年,穆拉德一世攻占埃迪尔内,接着又占领保加利亚的普洛夫迪夫。惊恐之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瓦拉几亚组织联军反击,但在1364年的马查河战役中被人数处于极端劣势的奥斯曼军队一举击溃。此后的东南欧各国更是抵挡不住土耳其人的强大攻势,军队节节败退。至1389年6月,只有6万人的奥斯曼军队同由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匈牙利、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波兰、捷克人组成的10万联军,在科索沃原野进行大决战。战役开始,塞尔维亚国的拉扎尔公爵率军紧逼土军,酣战之际,塞尔维亚国封建主米洛奇·奥比利奇潜入敌营,刺杀穆拉德一世成功,尽管这样,仍然没有动摇奥斯曼帝国的扩张雄心,没有动摇其军队的战斗力,穆拉德一世的儿子巴耶塞特立即接替指挥。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最终还是以联军的惨败而告终,联军的许多将军被俘并惨遭杀害。从此,斯拉夫人一蹶不振。   科索沃战役结束了多瑙河以南地区斯拉夫人对土耳其的长期抵抗,塞尔维亚沦为奥斯曼附庸。这个时候西方国家的封建主和教会才意识到东方“异教徒”对他们的威胁,开始发出团结抗敌一致对外的呼声。1396年,他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十字军,参加者除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领导的匈牙利军队、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军队外,还有来自英、法、意、德、捷等国的骑士,总人数在6至10万之间,史称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分两路进攻奥斯曼的国土,9月初在尼科波尔会合,准备攻占该城。但是,十字军纪律败坏,傲慢轻敌,内部矛盾重重。法国骑士不待整个联军军队做好战斗准备,就向土耳其弓箭手展开猛攻。土耳其弓箭手则故意后撤,将法国骑兵引入奥斯曼的步兵阵地,使其遭受重大损失。尔后,土耳其的重骑兵则由两翼夹击法国骑士兵团,将其彻底击溃,接着在后来的战斗中,土耳其人又各个击破其余的部队,十字军大败。被俘的近万基督徒除重金赎回24人外均被残杀。尼科波尔战役从根本上巩固了奥斯曼帝国在多瑙河以南的统治。1393年起,奥斯曼人开始对君士坦丁堡持续围攻,迫使拜占庭帝国同意在城内修建穆斯林区、清真寺,任命伊斯兰法官,对奥斯曼的“年贡”增加到1万金币,奥斯曼帝国在君士坦丁堡近郊拥有驻军权。在与西方的较量中,显然奥斯曼占尽了上风。  历史有时是那么无奈的巧合,正像三国演义里感叹的说“即生俞,何生亮”那样,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大军在他向东扩展的时候遇到了比他更彪悍的民族。此时正在大力向西扩张的蒙古人帖木儿与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激烈相撞。1402年在原野会战,仅一役就使奥斯曼军队大败而逃,国王巴耶塞特和一个儿子被俘。从此奥斯曼在亚洲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为争夺王位发生内战。  但是土耳其人的脚步始终没有停顿下来,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后,奥斯曼中兴。经过两年的准备后,于1453年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一面有坚固城墙,易守难攻,城墙、“希腊火”和金角湾口大铁链是其护城三大法宝。54天的围攻由于金角湾方面未能合围而失败。4月21日夜,奥斯曼人买通热那亚人(守城部队一部分)并沿其控制的加拉塔区边界铺 设一条15公里长的木板滑道,把70艘小船从陆路拖入金角湾,终于完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海陆合围。经过激烈的战斗,奥斯曼军队终于在5月29日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被杀。无数财宝被抢劫,古典文化惨遭破坏,6万居民被卖身为奴,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为清真寺。这就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   占领君士坦丁堡不仅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千年统治的结束,而且意味着新的世界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使它在东方穆斯林国家中的威望急剧上升,对内控制能力和对外侵略扩张能力随之倍增,对欧亚国际局势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在此后的20—30年, 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迅速扩大,塞尔维亚、摩利亚、瓦拉几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在亚洲,苏丹也兼并了许多地方,基本完成了安纳托利亚的统一, 并使克里木汗国臣服。   1512年塞利姆一世即位,开始了帝国极盛时期的对外扩张。塞利姆的主要对手是企图插手安纳托利亚事务的伊朗萨菲王朝和埃及麦木鲁克王朝。萨菲王朝信奉什叶派,在 安纳托利亚拥有数以万计的信徒,煽动叛乱反对逊尼派奥斯曼的统治。塞利姆逮捕7万什叶派信徒并处决其中5万人,使双方仇恨达到极点。1514年春,塞利姆率14万大军、 300门大炮直奔波斯边界。8月23日,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与8万波斯骑兵进行决战,大败波斯军,占领大不里士,次年又夺取库尔德斯坦地区。查尔迪兰战役的胜利使奥斯曼帝国巩固了东部边界,控制了由大不里士至阿勒颇和布尔萨的道路。   1516年6月,塞利姆进攻阿勒颇,同时命令舰队袭扰叙利亚沿海。8月24日,双方在阿勒颇附近的达比克草原进行决战,大败埃军并使年迈的麦木鲁克苏丹命丧黄泉。奥军乘胜追击,相继占领阿勒颇、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加沙等地,1517年1月底进入开罗,麦木鲁克王朝灭亡。叙利亚、巴勒斯坦、汉志和埃及直到南部努比亚地区全部并入奥斯曼版图,使之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征服埃及的结果大大加强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作为哈利发和伊斯兰两大圣地的保护者,奥斯曼苏丹在穆斯林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作为埃及和红海两岸的三人,奥斯曼控制了印度到地中海的红海商路。   塞浦路斯每年向埃及交纳的8000金币转归奥斯曼。塞利姆极为重视地中海上霸权,命令在金角湾兴建新船厂,建造150艘兵船,为其海上扩张打下基础。   苏莱曼一世(1520—1566年)时期,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达到极点。他在位46年,亲征13次,除围攻维也纳(1529年)和科孚岛(1526年)失败外,都取得胜利。在欧洲,苏莱曼的侵略矛头指向匈牙利,主要对手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1521年,苏莱曼夺取 匈牙利控制下的贝尔格莱德,1526年在摩哈赤使匈军全军覆没,占领布达佩斯、扶植傀儡。1529年他再征匈牙利,因遭到顽强抵抗,被迫于10月班师。   1540年,苏莱曼再征匈牙利,派总督直接管理,并将其一分为三。苏莱曼在亚洲征服的对象是高加索和伊拉克。经过多次战争,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巴士拉、巴格达、阿勒颇这一印度至地中海的第二条商道,1555年同萨菲王朝签订的《阿马西亚和约》确认伊拉克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的西部地区归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在陆上扩张节节胜利的同时,也大力抢夺海上霸权。他一面加紧扩建海军, 一面加强与海盗的联系,决心在海权方面也要超过西方异教徒国家。1522年,苏莱曼调 10万大军渡海出征罗德岛,经9个月围攻终于从骑士团手中拿下该岛,保证了伊斯坦布尔同埃及的海上联系。1534年,被任命为总督的海盗哈伊勒丁(巴巴罗斯)率奥斯曼舰队占领突尼斯。1538年,奥斯曼舰队同西班牙、教皇、威尼斯、葡萄牙的联合舰队在普 雷佛扎附近海面发生海上决战,奥斯曼舰队(150艘)战胜了两倍于己的联合舰队,威尼斯被迫割地,并赔款30万金币。这次海战大大巩固了奥斯曼在东地中海的地位。1551年,奥斯曼舰队围攻马耳他岛,夺取的黎波里,并多次袭扰意大利、西班牙沿岸地区和西班牙控制的北非奥兰地区。但1571年的勒颁多海战,奥斯曼被联合舰队打败。与此同时,苏莱曼还致力于印度洋海权的争夺。1529年他曾考虑挖掘运河,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直接联系。他在苏伊士港建立红海舰队,并于1538年出征印度,虽然沿途获胜但这次远征却以失败告终。   奥斯曼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亚细亚北部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欧亚非强大帝国,主 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拥有一支在分封土地制度上建立起的强大军队。这支军队由西帕希骑 兵和耶尼切里兵团组成,纪律严明,待遇优厚,统一指挥,战斗力很强。几位国王都是杰出的统帅,雄才大略,善于分析战略形势并抓住时机,英勇善战和正确的战略战术相 结合,辅之以外交手段和谋略计策,保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大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   奥斯曼人的征服和统治的后果之一就是加速了许多地区的伊斯兰化,对以后的世界 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新疆溯源)(这里还  http://jm21335899.meansys.com  )